近日,由格力电器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软件”重点专项“大规模制造产业工业互联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在珠海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处长陈智立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新技术司副司长毛俊锋、关键技术二处处长李宏刚、珠海市科创局局长黄南荫、副局长伞景辉等指导,来自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广州国家实验室等单位的10位权威专家组成评价专家组,对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期间,专家组听取了项目汇报,并前往格力电器(珠海金湾)有限公司开展现场考察,实地查验平台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经质询和讨论,同意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作为“十四五”工业软件专项重点项目,该项目由格力电器牵头,联合暨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8家高校与企业共同实施。项目聚焦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大规模制造产业链深度整合难、动态优化差等痛点,从“模式探索→技术突破→平台研发→应用验证”全链条发力,成功构建起工业互联环境下以链主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生态化协同体系。
项目实施期间,成果亮点纷呈。在模式创新上,格力电器提出家电大规模制造产业链生态化协同的“格力协同屋”模式,破解产业链深度整合与协同组织难题;在技术突破上,攻克多源扰动下产业链要素整合优化、多主体协同过程可信管控技术、协同生产过程预测预警技术,形成系列模型算法与工业APP;在平台研发上,打造开放可拓展的大规模制造产业工业互联平台,基于平台技术底座开发产业链优化管控、业务协同、预测预警等核心系统,并在格力电器主导的家电产业链开展点、线、面渐进式推广应用,已与2万多家企业实现业务协同。
2025年,格力电器(珠海金湾)有限公司作为项目核心示范基地,凭借其数字化与智能化建设的成果,成为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
一直以来,格力电器坚持以自主创新推动智能化转型,通过横向到端、纵向到底的智能制造模式的应用,实现工厂管理效率提升50%,生产制造效率提升100%。经过多年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与发展,不仅实现了内部生产线的自动化,还面向外部市场,提供大型自动生产线解决方案。其产品涵盖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精密模具、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领域的超百种规格产品。
格力电器总裁张伟在评价会现场表示:“格力通过搭建工业互联平台实现了制造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未来,格力电器将继续心怀“国之大者”,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的历史机遇,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与各位同行、专家、伙伴携手并进,攻克更多“卡脖子”难题。”
此次项目通过评价,不仅为格力电器深化智能制造布局奠定坚实基础,更将为我国大规模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推动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实现新跨越。
天创优配-天创优配官网-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散户配资下载地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