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感悟我党我军从严执纪坚强决心——
穿越时空的警钟
■解放军报记者 王 越 马嘉隆 杨明月
巍巍宝塔,耸立山巅。
沿山路拾级而上,记者走进坐落于龙湾山腰的窑洞群。作为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所在地,这里被当地群众称为“法院山”。
烽火岁月,一封封站稳人民立场的判决书在这里签署,一张张激浊扬清的布告从这里发出,中国共产党执法如山、执纪如铁的理念昭示天下。
清风拂圣地,铁纪鉴初心。探寻革命圣地,踏访英雄连队,记者在发现中坚信:我党我军从严执纪、刮骨疗毒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改变。
第77集团军某部组织官兵前往警示教育中心开展法纪教育。李胜子摄
不可恃功骄恣,功过不能相抵
登上“法院山”,推开陕甘宁边区审判史陈列馆的大门,一架天平映入眼帘。天平背后的浮雕上,一位战士抱着陕北人民送来的一块牌匾——“一刻也离不开群众”。
在高等法院颁布的刑字第二号布告前凝视,记者仿佛听到一声警钟长鸣。
1937年10月,红军将领黄克功逼婚未遂,残忍杀害一名16岁女青年,在延安各界引起轩然大波。等待判决期间,黄克功曾写下数封陈述书:“法庭须姑念我十年艰苦奋斗,一贯忠实于党的路线,恕我犯罪一时,留我一条生命,以便将来为党尽最后一点忠,实党之幸,亦功之最后希望也。”
“言辞固然恳切,却仍抱有功过相抵、将功赎罪的念头。”陈列馆解说员王晨晨告诉记者,黄克功的想法,在那个年代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人的观点。
1935年,蒋介石的爱将张灵甫枪杀妻子被判入狱,但没过多久便被网开一面,释放后重新担任团长。
国法如山,军纪如铁,容不得丝毫的徇私与变通。经过公审,黄克功这名从井冈山就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的“红小鬼”、在长征途中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的青年将领,在延安各界群众见证下,被判极刑并立即执行。
此时,距离黄克功杀人不足7天!
延河之畔的公开审判,向中外各界宣示,共产党领导的究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正如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张闻天所说:“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即使像黄克功这样对革命有功的人,也不能例外。我们不能像封建社会那样,‘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一声枪响,黄克功倒在刑场,人民军队立起铁规铁纪;张灵甫留在战场“戴罪立功”,国民党军队却埋下恃功骄恣、军纪涣散的祸根。
两个政党,两种纪律;两支军队,两种作风!
毛主席在给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代理院长雷经天的亲笔信中写道:“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较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走进“法院山”旧址的几十孔窑洞,记者细细品读一张张出自高等法院的布告:曾任军需处处长的王山海,贪污公款吸食鸦片受到严惩;曾任八路军副团长的冯禄厚,携款潜逃被判处极刑……
铁纪如刀,去腐生肌。一次次判决,把反对特权思想、严肃执行纪律刻进了每一名共产党员的血脉,成为穿越时空长鸣于今天座座军营的警钟。
在距延安一千多公里外的巴蜀大地,记者又一次在军营警示教育中听到对“黄克功案件”的反思。
“以往的贡献、个人的能力,乃至岗位的需要,都不是恣意妄为的资本。”在第77集团军警示教育中心,即将奔赴新岗位任职的张旅长告诉记者,副团职以上领导干部调整任用前,都要来此接受法纪教育。
“入党为什么?当兵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展厅正中,警钟高悬,时刻提醒着每一名接过接力棒的“关键少数”:决不能居功自傲、放松约束,一旦行差踏错,必受法律制裁。
越是功成名就,越要守住初心
踏访延安革命纪念馆,一面石刻的判决书让记者久久驻足:身上留下多处伤疤的红军战斗英雄肖玉璧,查实贪污3050元,被判处极刑。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国民党对边区经济实行严密封锁,广大干部战士食不果腹、衣不御寒。随判决书一起展陈的,还有一则《解放日报》时评:“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从舍生忘死的战斗英雄,到除恶务尽的“莠草”,记者不禁感叹:肖玉璧,这名曾经拎着4捆手榴弹炸城门的战斗英雄,没有倒在九死一生的冲锋路上,却被“糖衣炮弹”裹挟沉入深渊。
细究思想根子,苗头由来已久。曾经,组织考虑到肖玉璧战伤累累,安排他回家乡工作,可肖玉璧不仅不领情,还嫌安排的职务低。心怀怨气之时,一个做生意的老乡找到他,托其向边区贸易部门打招呼推销一批土布。事后,肖玉璧收到一笔酬金。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商人出手阔绰,而为革命出生入死的他却清苦拮据,这对肖玉璧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
此后,这名战斗英雄一次次在被“围猎”中迷失自我,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克扣公款,甚至把根据地奇缺的粮、油卖给国民党军队。
“肖玉璧的问题,看似是没有守住法纪底线,实则是党性出了问题。”同行的延安干部学院讲师拓刘盼说,“在肖玉璧看来,像自己这样打仗不要命、在地方工作也出色的干部,不该只当一个小小的税务分局局长。说到底,他干革命、立功劳,还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没有从思想根子上正本清源。”
党性如堤,如果薄弱,私欲的洪水必然破堤而下。那么,党性坚强是什么样子?
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的一排排窑洞,与高等法院隔河相望、依山默立。在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住过的一间窑洞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人人争识林老头,亲切有如家人父。灯前细谈几件事,米面油盐棉花布。”时人盛赞的林伯渠,睡着一张三角凳支起来的木板床,盖一床白粗布打补丁的棉被。一件带补丁的大棉袄,腰间扎一根草绳,是他冬日最常见的装束。
“身居高位,却生活俭朴,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用实际行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在红色家风馆,记者偶遇来此开展现地教育的武警延安支队官兵。
支队领导介绍说:“在持续深化政治整训中,我们分批组织官兵赴红色旧址寻根溯源,补足精神之钙,用革命优良传统涵养清廉自守、志行高洁的清风正气。”
在一面面红色传统的“镜子”前,二级上士康帅向记者坦陈心迹:“晋升警士后,想着未来的转业安置基本有了着落,我一度有些放松,工作没有以前积极。现在想来,身为一名党员,理应有更高的价值追求,给身边战友当好榜样。”
执纪没有例外,守纪贵在自觉
“纪律虽然带着强制性,但必须自觉遵守。只有使全体党员自觉地遵守纪律,纪律才能成为铁的、不可动摇的、有效的东西。”站在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党徽下,记者重温了陈云同志撰写的《为什么要开除刘力功的党籍》一文。
刘力功,1938年入党,先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来到中央党校训练班学习。毕业时,党组织安排他到基层锻炼,但他拒绝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多次说服教育无效,刘力功被开除党籍并向全党公布。
拓刘盼告诉记者,刘力功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党员,开除其党籍也不是大案要案,却很有警示意义:如果允许个人对上级决策部署和组织决定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这样的组织将失去威信和战斗力。
正如陈云在文章中所讲,“中国革命是长期艰苦的事业,共产党及其党员没有意志行动的统一,没有百折不回的坚持性和铁的纪律,就不能胜利。”
看到这里,记者不禁想起此前在某连连史中看到的一则小故事——
1956年,该连在执行任务途中,一名战士无意间踩倒路旁菜地的几棵小葱苗。
“你踩到老乡葱苗了。”有战友好心提醒。另一名战友却说:“快走吧!几棵小葱不值钱,赶路要紧!”指导员发现后,当即叫停队伍,对此提出严肃批评,并责令将葱苗扶正后重新培土。
在随后的群众纪律教育中,指导员告诫大家:“战争年代虽已过去,但当前的任务依然艰巨。只有时刻将坚守纪律化为内在自觉,才能做一名守纪律、爱人民的好战士。”
采访中,有这样一个连队让记者印象深刻——
抗日战争期间,该连在转移途中以“清如水、明如镜、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赢得百姓赞誉;1948年豫东战役,连队在设置阵地时,为遵守群众纪律、保护庄稼,官兵把谷子连土挖出移开、用草绳拉弯高粱,战后再将其复原,“高粱弯腰、谷子搬家”的佳话广为流传;1949年解放上海,连队坚守入城纪律,“胜利之师睡马路,南京路上不扰民”享誉国内外……
“越是任务艰巨,越要淬炼精神。”该连荣誉室内,指导员苟荣欣指着“政纪模范连”的战旗感慨地说,“80多年来,一茬茬官兵持续坚守‘纪律就是战斗力、纪律激发战斗力’的信条,一路攻坚克难、勇毅前行。”
一次,连队参加整建制战斗力检验评估,并作为唯一营属火力分队接受检验。时间紧、任务重,个别骨干向连队主官建议:不妨打打“提前量”。
“战场上绝不能耍‘小聪明’!”察觉这种思想苗头后,连队党支部立刻进行纠偏,梳理出提前侦察敌情、提前设置阵地、提前计算参数等10余种负面行为清单,立起从严治训、较真碰硬的鲜明导向。
“执纪没有例外,守纪贵在自觉。必须把严的标准、严的要求贯穿始终,即使任务再艰巨,也要主动刮骨疗毒去除思想和行为上的杂质。”苟指导员介绍,他们组织官兵常态学习党纪国法、军规军纪,持续改训风、正演风、严考风。
采访结束之际,官兵高唱《严守纪律歌》奔赴训练场:“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
(采访得到周玉科、党鹏鑫、王龙羊、雷兆强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铁律之中有规律
80年后的今天,再次回首抗战时期我党我军正风反腐典型案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抚今追昔,我们可以看出人民军队铁的纪律一以贯之,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铁的队伍。党领导人民军队就是依靠“越反腐越坚强,越纯洁越有战斗力”,赢得了历史主动,夺取了最终胜利。
铁律之中有规律。强军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以史为鉴,以“一步不停歇、半步不退让”的坚定决心,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执着,坚定不移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来源:解放军报
天创优配-天创优配官网-配资好评炒股配资门户-散户配资下载地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